昆明十里香茶文化历史渊源
十里香茶历史渊源
“据文献记载,公元七世纪唐代中叶十里香茶就有栽培。”这样关于栽培制作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的文字还是见于报、刊、论文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二十年间笔者查阅过大量的相关资料,未查阅到关于十里香茶在唐、宋、元代的原始史料。此处,笔者赞同并用以支持本文的是1997年第一次印刷的《昆明市志》。其第四分册(第二十八至三十一卷)第51页中关于十里香茶的说法是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开始种茶。”明清两朝繁盛,曾为贡品茶基地。清同治年间为杜文秀的农民起义军放火焚烧,贡茶基地成了光山、农田。至今,十里铺仍有“成光山”、“茶园田”、“茶旺山”的地名称谓。
民国时,十里香茶小有复苏,但规模有限。据《官渡区志》记载,民国12年(1923年),云南茶业实习所曾创办12.67 hm2 “模范茶园”;民国18年(1929年),改组为省立第一茶业试验场。位置就在今金马镇、龙泉办事处辖内,“模范茶园”主要是种植十里香茶,应就在十里铺一带,而由6户商人合资创办的“六合实业”专种植十里香茶,位置在金殿后山以南云山村一带。《昆明市志》(1997)还记有“1946年国军驻扎该地,将6万株茶树砍了5.5万株做烧柴。”解放时十里铺、虹桥、羊方凹行政村一带田边、地角、山上残存十里香茶树2--3百株,49年时“六合实业”留有十里香茶3亩在云山村,到50年代初时仅余200余株,十里香茶再度濒临灭绝。
1973--1978年间政府关怀,十里香老茶树枯木逢春。由省农科院、省农大、外贸多位茶学专家对尚存的九十余株十里香老树进行分析鉴定,认定有些老树应是明清时栽种的。当时将相对集中在十里铺村内坡头、坝脚的31株老树围护起来,挂牌标示“十里香茶1—31号”,当时这三十多株树高都在3市尺以上。1980年4月云南省委领导批示,“十里香茶是佳品,昆明市应积极扶持发展”。当年春天就对这31株老树进行台刈复壮更新,并分号进行了短穗扦插、移栽,至1985年已建成母本园9.55亩。这期间官渡区各级政府、省农科院和省农大的专家组,市农业局、市外贸局等协同管理,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到1986年春,由昆明市茶桑果站接手管理时,十里铺有十里香茶(群体)母本园9.55亩、围护的老茶树1—31号,据省农大茶学教授张芳赐老师回忆,至九十年代初在十里铺、虹桥、羊方凹附近山上仍存有十里香老茶树数十株。另云山村存有少量十里香茶,省农科院内有数株。1980--1985年间有省内数家茶科所引种十里香茶,笔者所知今省茶科所和临沧茶科所尚存少量。1986--1993年笔者用老树上的枝条、母本园中修剪下的枝条、省农科院院内(当时由省农科院研究员、茶学专家李绪炳老师管养)数株十里香茶树的枝条经短穗扦插繁殖将母本园扩大到1991年的近25亩,母本园连接茶旺山集中成片茶园(六、七十年代栽植的云南大叶种和昭通苔茶)近200亩;配备了炒青绿茶机械设备,成片茶园长势良好,管理得当,年产绿茶8-9 吨,凭借十里香茶的名气,炒青绿茶价位高、供不应求,收入基本维持十里香茶的生存,以及31株老树的管护。1987年还采了十里香老树和母本园内的枝条到安宁县的草铺乡邵九村短穗扦插繁殖了约5亩,2004年1月笔者调查时存不足1亩,树势衰败不堪。
九十年代初,由于城镇建设、工业污染等各种原因,成片茶园面积开始缩小,十里香茶也被迫停止了发展,母本园转成生产园,对31株老树只能进行一些常规养护;以后茶园逐年被转为他用,至1998年成片茶园已荡然无存,十里香母本园仅存约2亩,围护在坡头的老树也被毁了多株;十里铺、虹桥、羊方凹一带山上90年代初开始建房、取土,原存有的十里香老茶树消亡殆尽。至2003年4月间,十里香母本园完全改为他用,围护的老树存20余株。长期以来笔者不懈的呼吁对十里香茶、十里香茶老树的保护,各相关部门给予了支持,政府拨过数次名茶保护费。到2005年3月25日围护的老树被非法移栽到他处以及移栽时毁损15—17株(因移栽者不能提供移栽的相关数据,笔者四月初调查时只能是数移栽好的株数,加上听参加移栽的小工说当时挖坏了两棵就扔了),至此十里香老树仅存坡头2丛,6月份较弱的一丛死去(因老树周边有实生的小树,也有二十多年树龄,盘根错节,难辩株数)。被非法移栽到他处的老树至今已有多半死亡。7月11日,仅存的一丛十里香老树被成功地移栽到省农大园林园艺学院农场内茶园中,分栽成6株,得到专业管护,至今长势良好。
上一篇:梅占茶历史由来传说
下一篇:梵净山贡茶文化名字由来
评论列表